母乳餵哺

(12/2019 修訂內容) (02/2023 重印)

母乳是寶寶的最天然食糧,吃母乳多一天,為他和媽媽的健康帶來的好處就會多一些。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寶寶出生最初六個月全吃母乳,約到六個月大,便須逐漸添加固體食物,以滿足寶寶營養的需要,並繼續餵哺母乳至兩歲或以上。

母乳餵哺的好處:

  • 母乳提供寶寶出生後最初六個月所需的一切營養
  • 母乳所含的蛋白質易於消化和吸收
  • 母乳含有許多抗體和免疫球蛋白,有助增強寶寶的免疫力,以及減低寶寶患上敏感症及受感染的機會
  • 餵哺母乳時,媽媽和寶寶的親密連繫,能促進寶寶腦部發展和增進母嬰感情
  • 餵哺母乳較奶瓶餵哺衞生、方便、經濟而且環保

成功小提示:

  • 母嬰同房

    寶寶睡在媽媽牀邊的嬰兒牀上,可讓媽媽適時地回應寶寶的需要

  • 回應式餵哺

    留意寶寶的早期肚餓信號,適時給他餵哺

  • 家人支持

    研究指出,有伴侶和家人支持的媽媽,能夠持續餵哺母乳達6星期,是沒有家人支持的組別的8.5倍

  • 醫護人員適時協助

    餵哺母乳時,如遇上疑難,應盡快尋求協助

給母乳餵哺寶寶的爸爸媽媽:

“怎樣知道寶寶吃得足夠?”

健康足月的寶寶:

  • 吃奶:
    • 在首天至少吃3至4次奶
    • 從第2天開始頻密索食,寶寶有早期肚餓信號便可餵哺,一般一天最少約8–12次,每天餵哺次數不限
    • 每個寶寶都有不同的吃奶節奏,例如他們可能在一天裡的某些時間會特別索食,所以要按他們的需要來餵哺
  • 小便:
    • 全吃初乳的寶寶,首兩天每天會有1至2塊濕尿片
    • 在第3、4天每天最少有3塊較之前濕的尿片
    • 第5天起每天最少有5至6塊相當重的濕尿片(每塊片約有3湯匙或45毫升水的重量),小便透明或淡黃色
  • 大便:
    • 第一天排出黑色或墨綠色黏狀胎糞
    • 於第3、4天由胎糞轉為黃色大便,質地由最初較稀爛、呈糊狀,逐漸變為柔軟及帶有小顆粒

      於滿月前,每天最少排出2次相當分量的大便

  • 體重:
    • 在出生後首數天,寶寶會有輕微的生理性體重下降(俗稱「收水」)
    • 約1至2周後便會回復出生時的體重,然後體重會穩步增長
  • 媽媽:
    • 於餵哺時,不會感到乳頭或乳房疼痛,聽到或看到寶寶吞奶
    • 於首數星期餵哺後,乳房會從脹滿變得較柔軟(首數天由於未上奶, 媽媽可能未有這種感覺)

寶寶出生後,盡早與他到母嬰健康院跟進餵哺和體重情況。如有任何母乳餵哺的問題,可向以下機構尋求協助:

  •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
    • 親臨附近的母嬰健康院
    • 致電母乳餵哺熱線 3618 7450
  • 醫管局各大醫院的諮詢熱線(只限於該院生產的媽媽,詳情請向各醫院查詢)
  • 愛嬰醫院香港協會 2838 7727 (上午9時至下午9時)
  • 香港母乳育嬰協會 2540 3282 (24小時電話錄音)
  • 你的兒科 / 產科 / 家庭醫生

母乳餵哺常見的問題:

寶寶出生後的第一、二天,吃得那麼少,需要給他補充奶粉嗎?

健康足月的寶寶,因出生時身體已有足夠的水分和營養,加上他胃部容量細小,所以就算只吃分量很少的初乳也是足夠的。以全母乳餵哺,寶寶的腸道就會好像有一道保護膜,阻止細菌和致敏原入侵。相反,若補充奶粉或水分便會減低腸道的保護,因而增加感染和敏感的風險。質地較稠的初乳亦有助寶寶學習吸吮乳房、吞嚥和呼吸的技巧。若寶寶在第一、二天有一至二塊濕尿片,小便是透明無色或淡黃色的,且每天最少排出一至二次大便,媽媽便不用擔心,只需要繼續努力,按寶寶的需求頻密餵哺,並盡快與寶寶到母嬰健康院、你的兒科或家庭醫生處繼續監察寶寶的情況便可。

寶寶出生後已經兩、三天,為甚麼我的乳房還沒脹,是否沒有奶?需要補奶嗎?

懷孕7個月起,乳房已經開始製造乳汁並儲存於乳房內,待寶寶出生後便可以吃母乳。初生寶寶的胃部容量細小,每餐所需的分量不多,特別是首一、兩天,就是寶寶吸吮了,你也未必察覺到,所以最初數天你還未覺得乳脹也是正常。你只要按寶寶的需求頻密餵哺,並觀察他的大、小便次數和顏色的變化。假若正常,便不要輕易補充奶粉,更不需補水或葡萄糖水。因為這做法會減少寶寶吸吮乳房的機會,影響媽媽製造乳汁。其實,大部分媽媽約在第二天後,才開始有乳脹(俗稱〝上奶〞)的現象。〝上奶〞後通過寶寶頻密和有效的吸吮,乳房便會慢慢製造多些乳汁。如果你對自己的奶量仍有疑問,請向母嬰健康院或其他醫護人員查詢。

乳房脹痛,怎麼辦?

寶寶出生約三天內媽媽會開始〝上奶〞(即有較多乳汁),若寶寶的吸吮情況不理想,乳汁會滯留在乳房,情況持續會造成腫脹。乳房腫脹時會感到很疼痛,乳汁較難流通。而且乳頭被拉平,寶寶難於有效地吸吮乳房,令乳房更腫脹,形成惡性循環。要減輕〝上奶〞後乳房腫脹的情況,媽媽產後應盡早與寶寶作肌膚接觸並開始餵哺母乳。之後,每天按寶寶的需要餵哺,若他她每次吃完一邊乳房已滿足便不需要一定吃另一邊;假若另一邊感到乳脹,可以冷敷乳房來紓緩脹痛的感覺。

乳房腫脹時:

  • 不要穿上太緊或有鋼線的胸圍,因會阻礙乳汁流出
  • 定時服用止痛藥: 常用的撲熱息痛適用於授乳媽媽,最好於餵哺前45分鐘服用
  • 餵哺後和下一餐之間,可以冷敷乳房,有止痛和消腫的功效;可重複冷敷,不要碰到乳暈便可
  • 使用室溫或冰過的綠色生椰菜(高麗菜),可紓緩乳房腫脹引致的疼痛。使用前,先用瓶子把椰菜壓平,然後敷在乳房上,不要接觸到乳暈,每次敷約20分鐘或是直至葉子變軟了便棄掉
  • 繼續讓寶寶吸吮乳房,確保寶寶正確吸吮
  • 餵哺之前,你可以用以下方法來刺激噴奶反射,幫助乳汁流動:
    • 與寶寶作肌膚接觸,把寶寶伏在媽媽胸前,中間沒有任何衣物阻隔
    • 輕柔按摩乳房但千萬不要太大力
    • 暖敷乳房,緊記要少於3分鐘,時間太長和太熱反會增加腫脹及燙傷皮膚
  • 用手擠出少量乳汁,令乳暈鬆軟一些,讓寶寶容易含着多些乳房組織,有助他正確吸吮
  • 也可嘗試不同的餵哺姿勢

如情況沒改善或你仍有疑問,請向母嬰健康院或其他醫護人員查詢。

寶寶有黃疸,應否繼續吃母乳?

一般母乳餵哺的寶寶,黃疸會持續較久,稱為「母乳性黃疸」。雖然轉吃配方奶可令「母乳性黃疸」快些減退,但實際上並無需要。因為「母乳性黃疸」程度温和,並會於兩至三個月內自然消退,對寶寶身體及腦部發展不會構成影響。不過,持續的黃疸亦有其他病理性成因,其中包括嚴重但罕有的膽管閉塞,若不及早治理,肝臟功能便會受到嚴重破壞。所以,滿月後仍有黃疸的寶寶會被安排抽血及檢查,若檢測正常,排除其他病理性成因,媽媽便可安心繼續餵哺母乳,給予寶寶最好的營養和保護。

歡迎參加由母嬰健康院安排的母乳餵哺支援小組/社區的母乳朋輩支援計劃。
如對母乳餵哺有任何疑問,請向母嬰健康院的醫護人員查詢,或致電衞生署母乳餵哺熱線 3618 7450
若需要更多有關母乳餵哺的資料,可登入家庭健康服務網頁www.fhs.gov.hk詳閱「愛,從母乳開始......」小冊子